浅谈儒家在北魏法制的历史地位/崔文茂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5-30 21:23:54   浏览:8995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一、开创了南北朝法制“北优于南”的历史局面
  自程树德先生提出晋氏以后,律分两支,“北优于南”的著名论断后 ,南北朝律分优劣已成公论。由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分裂割据形态与门阀宗族势力强大有密切关系,如何处理皇权与宗族关系,是当时世局转移升降枢机之所在。以此为背景,封建法律制度在南北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
  两晋南朝的法律制度特别突出地强调维护封建宗法礼教。晋律的儒家化内容十分丰富。梁陈律基本上由增删晋律文句而成,其立法理念和具体规则均不逾晋律范围。两晋南朝法律制度充分地展示儒学与高官相结合的门阀政治特征,其实质是通过无微不至地维护宗法伦理实现对门阀贵族私家势力的保护,它掩盖了对于中央统治权的削弱,是被遏制的皇权与宗族分裂势力相互妥协的产物。
  儒家化的北魏律,以及后来建立在北魏律基础之上的北齐律、北周律形成了当时的北朝法制。北朝法制的发展严格地遵循汉代封建正统儒学规范的三纲并举,君权至上的原则,将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作为首要目标,突出国家本位,落实忠先于孝。北朝法制以充溢着法家色彩的汉律为本 ,糅融进鲜卑法,在确保皇权所代表的君国利益的前提下,承认一定限度内的宗法私家利益,并给予法律保障,找到了协调国与家利益冲突的合适的关节点。北朝吸收南朝法制的成就,积极自觉地引礼入律,但恪守君国统率宗族的基本前提。因此,北朝法制对于强化中央统治权,削弱宗族私家势力,保证皇族对宗族的有效控驭,结束割据,促进统一发挥了积极作用。故北魏法制儒家化开创了南北朝时期法制“北优于南”的历史局面。
  二、北魏法制儒家化是中华法系演变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法系自李悝创立法经便开始形成。秦汉时期,形成了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主义的统治形式,建立了全国统一的法律秩序和封建官僚体制,促进了律学和法律的发展,标志着中华法系正式形成。特别是汉代以法律儒家化取代秦朝法律法家化,奠定了中华法系的历史发展方向。魏晋以后,中华法系分为南北二支。“南朝之律,至陈并于隋,而其祀遽斩;北朝则自魏及唐,统系相承,迄于明清,犹守旧制。如流徙之列刑名,死罪之分斩、绞及十恶律,此皆与南朝异者。然而唐、宋以来相沿之律,皆属北系 。”陈寅恪先生也有类似的观点:“司马氏以东汉末年之儒学大族创建晋室,统制中国,其所制定之刑律尤为儒家化,既为南朝历代所因袭,北魏改律,复采用之,辗转嬗蜕,经由(北)齐隋,以至於唐,实为华夏刑律不祧之正统 。”这充分说明,南支因为“陈并于隋”而没有得到延续;而北支则被后来的隋唐所继承,一直沿革至清。陈寅恪先生关于北魏律对这一传承关系的作用表述得十分精辟:“元魏之律遂汇集中原、河西、江左三大文化因子於一炉而治之,取精用宏,宜其经由北齐,至於隋唐,成为二千年来东亚刑律之准也 。”陈先生说元魏之律将中原、河西、江左三大因子汇于一炉,此炉当为元魏,冶铸则应算是其儒家化。这三因子没有汇集在河西,也没有汇集在江南六朝,而是汇集到了北魏。由此可见,北魏法律儒家化在中华法系演变过程中扮演着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它的进程直接地、关键地关系着中华法系儒家化的进程。所以,它是中华法系演变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为封建法制走向成熟做出了实质性贡献
  中国封建法制以《法经》为起点,历秦汉魏晋递代修订,封建法律渐臻周密。经北魏进一步创作改进,北齐北周的补充,终于成就了以内容周备和“一准乎礼”而为后世楷模的唐律,从而走向成熟。在此历程中,北魏少数民族政权以封建正统法律思想为指导思想,用批判的眼光综集历代封建法制之兴废,引抚少数民族习惯法,创造性地融会重铸成北魏法律制度,具有民族融合典范之特殊价值,为多民族的大一统隋唐国家,提供了比以前更确凿、更有效地维护和巩固中央集权专制政体的法律蓝本。可以说,它的立足点是民族的,又是时代的,既是继承的,又是发展的。它深化了封建正统法律思想,潜心探索和具体协调皇权与宗族关系,反映了重建统一王朝的时代需要。它蜕礼入律,由表入深,推动礼法结合的完善和发展,开唐律“一准乎礼”之先河。总之,它在封建法制由初创走向成熟的历程中,继往开来,别创新局,影响深远,做出了实质性贡献。


(作者单位:北安市人民法院)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搞活建筑业若干政策的暂行规定

福建省政府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搞活建筑业若干政策的暂行规定
福建省政府



规定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部门,必须加快发展。但是,现行建筑业的管理体制和管理办法,不适应我省实行“开放、搞活、特殊、灵活”的政策,必须进行改革。为了搞活建筑业,提高基本建设的经济效益,加快我省经济建设步伐,现将有关政策暂行规定如下:
一、改革建筑业现行的以行政手段分配建设任务的老办法,对国家计划内的基本建设工程逐步推行招标、投标。开放建筑市场,允许外省、外地区施工企业来本省、本地区参加工程投标;建设单位可择优录选设计、施工单位,在国家计划指导下,有领导地开展施工企业之间的竞争。
今后国家计划内的工程项目(包括利用外资、侨资工程),凡设计、资金、场地、材料、设备落实的,均可由建设单位或其主管部门进行招标;暂不具备招标条件的工程项目,建设单位也可以择优选用施工单位。参加投标企业不受地区和企业所有制限制,但必须具有法人地位,企业等
级必须与投标工程的规模相称。投标企业要根据工程标书要求,核算标价,提出工期、质量和保证措施等。建设招标单位根据各投标企业的工程标价、质量、工期以及企业素质、社会信誉等,与基建主管部门、建设银行等有关部门共同组织评标,确定中标企业。
投标企业中标后,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国务院国发〔1983〕122号《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条例》以及标书确定的原则,同建设招标单位签订投资承包经济合同。合同一经双方签字即具有法律效力。双方必须严格遵守合同条款,履行各自的权力和职责;不论那
一方不信守合同条款,而给对方造成经济损失的,受损失一方有权提出赔偿,造成损失一方应按合同规定予以赔偿。
招标、投标、评标工作由各级基建主管部门负责管理。招标具体办法另行颁发。
二、为了明确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职责,加强经济承包责任制,全省基本建设建筑安装工程,可继续按原省建委闽建施(82)21号《福建省建筑安装工程实行施工图预算包干和住宅工程按平方米造价包干的暂行办法》执行,积极推行承包工程包干制。
凡实行按施工图预算包干或施工图预算加系数包干的建筑安装工程,今后施工图预算逐步由施工单位编制过渡到设计部门编制。施工图预算经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建设银行共同审定后,由建设银行监督执行。
施工单位以单位工程为对象,施工图预算为依据,实行包工、包料、包费用,一次包死,除设计有较大变更外,一律不准中间签证。对工程材料差价,除国家统一调价外,工期在一年以内的不准调整;工期在一年以上的,一年以后工程所使用的材料,差价部分经基建主管部门批准后,
允许一年作一次调整。
住宅工程实行按平方米造价包干后,各地(市)基建主管部门应结合本地区情况,抓紧制订出若干标准住宅建筑设计类型的平方米造价和“三材”耗用指标,作为施工企业实行包干的依据。
包干工程竣工时,施工企业不再办理工程决算,只由建设银行对包干合同规定允许调整的工程造价进行审核后,即可办理工程结算。
三、严格实行建筑安装工程定额工期奖罚制度。施工企业与建设单位应签订工期奖罚合同条款,提前工期有奖,推后工期罚款。提前工期奖的奖金主要用于企业提前工程的措施费和参加施工生产职工的集体福利和奖金。该项奖金不列入上级核定的企业奖金指标控制范围。施工企业因自
身原因不能按期完成工程任务,则应按合同规定赔偿因延误工期给建设单位造成的损失,其赔偿费不得列入成本,应由企业留利和承包工程的职工共同负责支付。
工期定额暂按原国家建工总局一九八一年颁发的《建筑安装工程工期定额》执行。工期奖罚办法仍按原省建委闽建施〔82〕21号《福建省建筑安装工程合同条例实施细则》有关条款执行。
四、改革现行的工程质量监督办法。省、地、市基建主管部门均应设立工程质量监督站,负责行使对承包工程质量的社会监督职责,实行工程质量第三方认证制度。竣工工程非经监督检查机构检验合格,不得交付使用。工程监督站对所承担的监督、测试工程项目的取费办法和取费标准
另行规定。在各级工程质量监督站未成立前,暂行企业自我监督和基建主管部门监督相结合的办法。
五、进一步完善施工企业利改税制度。根据我省建筑业的实际情况,参照全国建筑业税率的平均水平,全省建工系统施工企业的税率按百分之四十三计征;非建工系统施工企业仍按原税率计征。税后留利,企业有权自行支配。
六、实行灵活的用工形式。施工企业可以同时使用全民工、集体工和合同工,但内部必须严格实行权责利相结合的承包经营责任制,把整体施工任务分解成单位工程,搞层层分包,落实到包工队或班组。同时企业内部要改善经营管理,加强成本核算,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
七、企业内部的分配,实行以国家统一劳动定额(含国家允许省调整幅度)为标准的计件工资制或单位工程经济包干责任制,职工按劳付酬,多劳多得,工资高不封顶,低不保底。工资基金按劳动部门批准的产值工资含量控制。计件超额工资,允许列入工程成本核算。国家规定的原材
料节约奖可在工程成本中列支。
技术改造措施项目中的基建工程部分可参照本规定执行。厦门经济特区可根据特区的实际情况由厦门市人民政府自行规定。
本规定自发文之日起施行。各地区、各部门在执行过程中如发现问题,可向省基建主管部门反映,以便进一步进行修订。



1984年4月18日

单方经营中国大陆与台湾间民用航空运输补偿费的规定

民航局


单方经营中国大陆与台湾间民用航空运输补偿费的规定

1990年7月6日,民航局

第一条 根据中国民用航空局《中国大陆与台湾间民用航空不定期飞行的申请和批准程序的暂行规定》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经中国民用航空局批准,单方经营中国大陆与台湾间航空运输的台湾民用航空运输企业,应向中国民用航空局交付单方经营补偿费,此种费用可用外汇人民币或自由货币交付。
第三条 经营取酬的包机飞行,最初二年,单方经营补偿费按其包机价格的百分之三十计算。
第四条 经营定期航班,最初二年,单方经营补偿费按定期航班实际收入的百分之十五计算。
第五条 本规定第三条、第四条所列的单方经营补偿费,二年以后,中国民用航空局有权根据情况随时重新核定。
第六条 单方经营补偿费的结算方式,由中国民用航空局规定。
第七条 向中国民用航空局交付单方经营补偿的其它方式,需经中国民用航空局审核,特别批准后,可不受本规定的限制。
第八条 中国大陆与台湾间,双方民用航空运输企业双向通航以后,中国民用航空局将视情终止或重新修订本规定。
第九条 本规定由中国民用航空局负责解释。
第十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